(圖/示意圖非當事人)
我們都稱丈夫的母親,也就是我的婆婆為「奶奶」。
婆婆出生於明治十六年(一八八三年),是室田善文外交官的女兒,長大後嫁給阿根廷大使古谷重綱,成為大使夫人,旅居於祕魯和英國等地,後來和丈夫的部下墜入情網,以離婚收場。
五個孩子都由丈夫撫養,婆婆再婚,幸福美滿地和第二任丈夫在逗子(註:位於日本神奈川縣)生活。
我們夫婦常去婆婆的家打擾蹭飯吃,不管什麼時候去,婆婆在逗子的家都像新婚家庭一樣,整理得非常乾淨,「爺爺」和「奶奶」兩個人感情融洽地緊挨著彼此,是會讓看的人忍不住微笑起來的光景。
當孩子們舉行家族聚會的時候,爺奶兩人總是會受到邀請,並且一起出席。
婆婆絕不是任性的女人,而是堅持自我風格,不卑不亢、積極進取地過日子迷人又時髦,不只是自己的孩子,就連孫子們也很仰慕她。
後來,與她相伴的爺爺去世了。
婆婆要住養老院
周圍的人都很擔心當時已經七十四歲的婆婆變成孤零零的一個人,但是丈夫的弟弟綱正先生那邊人手不夠,我丈夫身為長子,便提出一起住的建議。
我也覺得那是再自然不過的結果了。更何況我在看到婆婆的生存之道和生活之後,就覺得應該可以和這個人一起生活。
然而,婆婆卻說出令人意外的話。
「我想去養老院,而且早就為此把錢存下來了,不過以後可能要跟大家要點零花錢就是了。」說得非常理所當然、雲淡風輕。
婆婆恐怕是對以前丟下孩子、跟別人結婚的事感到有所虧欠吧!才會在丈夫先走一步,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,不想成為孩子們的負擔,自己擬定計畫,並為此做準備。
雖然在昭和三十年代的時候,一提到住進養老院,就像從孤兒院長大一樣,是悲慘的代名詞,但婆婆還是在老伴死後,就馬上毅然決然地宣布要去養老院。看到她那種一點猶疑也沒有的凜然態度,我又更崇拜婆婆一點了。
試試看同居吧!
「這或許是個好主意。」古谷考慮到婆婆的心情,先丟出這樣的開場白,然後再提出和我們一起住的建議。
最後再補上一句:「我們不是要否決奶奶的計畫,只是能不能換個想法,萬一同居之路不可行,再考慮去養老院好嗎?」婆婆看起來有些開心地點頭同意了,沒多久就開始展開三個人的同居生活。
倘若婆婆當時是一臉理所當然地認為老後就是要由孩子們照顧,不由分說地賴上來的話,結果又會如何呢?周遭的人還會希望她來自己家裡住嗎?
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婆婆可以自食其力,生存之道充滿了令人傾慕的魅力,大家才會自然而然地想要對她伸出援手。
正因為婆婆具有這種乾脆的精神,無論和哪個年代的人聊天,都能沒有代溝地樂在其中,受到所有人的敬愛。
★幸福備忘錄
1.不想成為孩子們的負擔,一定要全方位擬定個人老後計畫。
2.帥氣的生存之道,或許可以提升晚輩的好感度。
3.無法和子女同居,也要一個人活得精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