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固醇的作用廣泛,可適用的疾病眾多,常常用來治療氣喘、過敏、重症肌無力症等,但大家也都知道,它的副作用很大,患者常常在吃與不吃間游移不定。這時不禁納悶,既然類固醇那麼好用,當重感冒、發燒時,應該要服用嗎?如果服用過量,又有哪些不良影響呢?
外觀改變:月亮臉、水牛肩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主治醫師許良豪指出,類固醇常用於患有氣喘、慢性過敏、各類免疫疾病、腎臟疾病,如果長期服用且到達每天4顆(約20毫克)以上,容易有食欲增加,臉頰浮腫、肩膀變寬的改變,就是俗稱的「月亮臉」與「水牛肩」,四肢反而變得細瘦,脂肪多囤積到腹部。
生理上則增加了骨質疏鬆的機會,容易骨折;或是血壓變得較高、需時時測量血壓觀察。即便有這麼多的副作用,但針對特定的疾病,仍舊需要以類固醇來做控制,因此在服用之前,如有任何疑問,事前還是需要與醫生清楚溝通,明確了解類固醇的應用。
改善機制:服用方式調整
許良豪醫師表示,其實像氣喘、過敏等針對季節的症狀,可以利用劑量與服用方式的調整,來緩解類固醇所帶來的副作用。
例如,氣喘者常帶在身上的吸入劑,類固醇的含量就沒有口服藥物高,可做為日常穩定呼吸道使用,當發作時盡快吸入,也可舒緩症狀;而慢性的過敏,可改用輕微劑量的藥膏,改善乾癢不適的感覺,並不一定非要吃藥。
重感冒時,該用嗎?
回到一開始的問題,感冒到了一定嚴重的程度時,應該服用類固醇嗎?
許良豪醫師解釋,通常感冒有合併氣喘症狀時,醫生才會視情況開立含有類固醇的藥物。生病時,是身體白血球與外來病菌對抗的過程,如果硬要服用類固醇,反而會影響到身體的免疫力,倘若不是到太嚴重的地步,基本上是不太建議類固醇的攝取,還是請教專業的醫師為最佳上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