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好幸福

請先登入會員!

登入會員您可享有以下服務


收藏喜愛內容

參與專屬活動
立即登入
X
首頁 > 玩味生活 > 生活美學 > 小過年同樂,元宵故事知多少

玩味生活

小過年同樂,元宵故事知多少

撰文/林玫妮、圖片來源/twospeeds/Shutterstock.com、shutterstock
關鍵字: 元宵節 小過年 天燈
字級:
加入收藏

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,因節俗活動在一年的第一個(元)月圓之夜(宵)舉行而得名,象徵著一元復始,春回大地。又此節日的主要活動是在夜晚放燈,也稱作「燈節」或「燈夕」。

元宵節當天,除了吃湯圓象徵團圓美滿之外;各地張燈結綵,舉辦熱鬧的燈會;人們提燈籠,賞花燈,熱烈參與各種節慶活動,為過年尾聲劃上完美的句點。關於元宵節的起源、由來,你了解多少?各地又有哪些好玩、有趣的活動呢?

 

起源1:歷史的角度

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梁麗玲指出,關於元宵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,一般認為始於西漢。其中一說是,漢文帝是勘平了「諸呂之亂」才即位稱帝的,勘平叛亂之日恰巧是正月十五。漢文帝感嘆太平盛世得來不易,此後每逢正月十五夜晚都要出宮遊玩,與民同樂,家家戶戶點燈,以示紀念。

另有一說法是,從隋代以來,人們為了祈求農作物豐收,減少害蟲侵襲,便於元宵節當日在鄉野田間持著火把驅趕蟲獸,之後逐漸演變成從白天跳到夜晚的歌舞活動,象徵去除晦氣之意。時至今日,在新疆烏魯木齊地區,依然會在正月十五時,高舉火把,成群結隊到廣場跳舞、秧歌、舞龍舞獅來慶元宵,發展出別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。

 

起源2:宗教的角度

元宵節也是富有宗教氣息的民間節慶。梁麗玲教授指出,元宵節稱為「上元節」的說法是從道教借來的。道教有所謂「三元」神,即上元天官、中元地官、下元水官,三神主宰著人們的生老病死和命運。傳說這三位官神誕辰分別為正月十五、七月十五、十月十五日,人們為了祈福,便在三元日的第一節「上元日」(元宵節),祭三神、點花燈,用以求吉祥、消災難、祛邪惡。

此外,東漢時期,佛教傳入中國,據《西域記》記載,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,稱印度摩喝陀國正月十五,僧徒俗眾雲集,瞻仰佛舍利放光雨花。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,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「燃燈表佛」。此後,每到正月十五,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,城鄉通宵燈火輝煌。從漢室皇帝的記載傳說來看,元宵張燈習俗最早是在宮廷舉行,後來才傳到民間。

民間另有一說,古時人們見到了第一次的月圓,撥雲弄霧間,依稀可見一群天神於天上翩翩起舞;某年,因為浮雲遮住了天空,大家看不到天神蹤跡十分恐慌,便紛紛點起火把,希望能照亮天空,尋找天神。爾後人們就年年點燃火把找天神,成為一種代代相傳的風俗。

 

同場加映:各地元宵節習俗

那麼,元宵節時,全臺各地又有哪些習俗與文化呢?梁麗玲教授表示,常見的元宵慶典活動,約有下列七種:

1. 賞花燈

上元花燈是從唐朝時興起的。組合型的元宵花燈自唐宋大盛以後,受到各代朝野士庶的青睞,人們匠心獨運,精緻巧妙的花燈不斷湧現。這種組合式花燈更是重大燈會所不可少的,每年在各地舉辦的台灣燈會,都呈現不同主題與樣貌。今年燈會舉辦地點為嘉義,將結合元宵習俗舉辦一系列的活動,各式心裁別出的花燈即將點亮深邃的夜晚。

2. 猜燈謎

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花燈上,讓人們一邊賞燈,一邊猜謎。每逢元宵節,各地廟宇在掛起彩燈之餘,也會放入一些簡單有趣的謎語,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,啟發人們的智慧,亦可增加年節氣氛。謎語的形式、內容也有了迅速發展。謎格有秋千格、卷簾格、白頭格等一百餘種,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節慶娛樂活動。

3. 放天燈

「北天燈,南蜂炮」是台灣元宵節最有名的兩大民俗活動。元宵節台灣北部最特殊的民俗活動是新北市平溪的放天燈,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。天燈又稱「孔明燈」,原為通信之用,後來人們將心中的夢想與願望寫在天燈上,並點上火,讓它冉冉而上,據說天燈飛得越高,運氣會更佳。

4. 燃蜂炮

臺灣南部元宵夜最刺激的民俗活動是臺南鹽水蜂炮。據說光緒初年,鹽水一帶瘟疫肆虐,居民便請關聖帝君出巡遶境,以驅逐邪疫。為了助關公氣勢,沿途大放炮竹煙火,沒想到瘟疫果然就此絕跡。從此每年關公出巡時,當地人都競放鞭炮以答謝神恩。當響亮的沖天炮連續射出,代表著祈求風調雨順、平安富貴的象徵。

5. 炸邯鄲

花東地區的元宵習俗,則盛行炸邯鄲爺(也稱玄壇元帥、寒單爺)。以四人合力抬一轎,轎上坐一人遊行市街,任商家燃放成串之爆竹攻擊。相傳「寒單爺」怕冷,人們便以炮竹為其驅除寒冷,因此寒單爺所在之地便會鞭炮齊鳴。一般相信,鞭炮炸得愈旺,當年的財運也愈旺。

6. 迎龍、磅龍

苗栗山線客家地區特有慶元宵的文化,則是迎龍、磅龍。因為客家人相信龍會保佑平安,每年元宵節前後,街頭皆可看到舞龍隊伍沿街拜年,稱為「金龍參拜」。所謂磅龍,就是用鞭炮炸龍,以前客家人過年團聚之後,大多又要出外打拼,於是在元宵節前三天開始舞龍慶賀,希望神明降福家人,慢慢演變成大家同樂的炸龍活動。

7. 乞龜

臺灣許多寺廟,在元宵節會舉行「乞龜」的活動作為慶祝。所謂「乞龜」,就是由廟方準備由糯米或麵粉製成烏龜擺在廟前,元宵節當天可由信徒擲筊乞回,讓家人「吃平安」。乞得麵龜的人家,明年元宵必須還廟方一個更大的麵龜,於是麵龜每年越做越大,甚至重達數百臺斤的。

位於外島澎湖地區,廟宇的中央桌上,擺放著各種不同材質的「龜」,如「米龜」「黑糖糕龜」、「麵線龜」等。地方諺語:「摸龜頭,起大樓;摸龜尾,存家伙;摸龜殼,事業穩達達;摸龜腳,金銀財寶滿厝腳」,以虔誠的心祈求一年的平安。

 

上一則 看更多 下一則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