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常說:「要活就要動」,80歲的呂良達和73歲的呂俞秀榮肯定是這句話的最佳代言人。
不論颳風下雨,一星期中倆人至少會有3天,在臺北與基隆兩地奔波,而促使他們長途跋涉的動力,不是金孫、更不是老友,而是擁有千年歷史的瑜珈。
呂俞秀榮說,以前很少有機會上臺北,在兒子的建議下開始學習瑜珈,剛來時常常摸不著方向,動作也做不好,但久而久之,反而愛上瑜珈為筋骨所帶來的舒緩,漸漸地也習慣了這樣的運動模式。
為了避免錯過課程,夫妻倆只要上課的日子,就會提早下午3、4點從基隆出發,上完課後回到家通常已晚上11點,2個小時的漫長車程,從來沒有澆熄他們對瑜珈的熱情。
瑜珈的幕後推手
夫妻倆會接觸到瑜珈,兒子呂尚穎可說是背後的重要推手,本身喜歡運動的他,一發現瑜珈這個安全又溫和的運動,讓他決定帶著雙親,一起來做體驗。
呂尚穎說,父親呂良達的髖關節較僵硬,有時候稍微動一下,就容易感到痠痛,因此不太願意走太遠的路程,但練完瑜珈後,反而走路更順暢,降低了痠痛的頻率;而母親呂俞秀榮狀況更好,不論是血糖值、體力上大幅改善,氣色也比以前更好了。
此外,呂尚穎也想帶著他們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,例如去年10月,他帶著父母一同到京都自助旅遊,甚至今年還赴新加坡體驗了一趟遊輪之旅。
伸展筋骨、加強腿部肌力
其實,早在練習瑜珈之前,呂爺爺、呂奶奶已經在健身房鍛鍊了10多年,面對柔和的瑜珈,有時候不免還是想挑戰一下高難度動作,這時,連資深瑜珈老師VIVI都為他們捏了一把冷汗。
VIVI老師說,呂爺爺、呂奶奶一次3小時的練習時間算長,有些單腳、張力太大等挑戰性的動作,其實並不適合稍有年紀者,如果站不穩,長時間下來會傷害到膝關節,造成局部磨損。因此,她建議練習時把重點放在四肢伸展或是加強腿部肌力,以刺激循環為主,並協助調整正確的角度,避免不正確的姿勢,產生其他方面的傷害。
VIVI老師補充,例如坐姿和站姿的伸展運動,對爺爺奶奶來說就是不錯的動作,就算沒有特別暖身,在家也可以做。或是嘗試四肢展開的動作「英雄一」或「英雄二」,雙腳前後伸展,形成運動傷害的機率也相對較小。
瑜珈帶來的改變
呂奶奶表示,剛開始做瑜珈時沒有感覺,長久下來,只要有沒有運動,身體立刻有感;呂爺爺則說,身體也變得比以前更加輕盈、柔軟,而且瑜珈動作很柔和,不必擔心運動傷害。
想要像他們一樣擁有好氣色嗎?不妨試試看瑜珈,或許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不老運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