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好幸福

請先登入會員!

登入會員您可享有以下服務


收藏喜愛內容

參與專屬活動
立即登入
X
首頁 > 幸福故事 > 專家開講 > 想要安心退休,先學會這六招!

幸福故事

想要安心退休,先學會這六招!

撰文/財商教育實驗室站長吳志峯、製圖/退休好幸福、圖片來源/shutterstock
字級:
加入收藏

兩年前,一個大四即將畢業的學妹突然發訊息給我,詢問我能不能給他財務建議。學妹:「我們家賣了房子,大約會有200萬,要拿去投資,還是先還清120萬的負債?或者是還一半、投資一半?」

聽到負債,當然先詢問利率,學妹回約6、7%,一聽覺得不大對勁,細細詢問之下才發現狀況是這樣的......

父親原本有經營中小企業,但因為被倒債而倒閉,家道中落,父母靠打零工維生,兩人年收入約30萬,但一家三口年繳保費就要21萬,怎麼夠用?於是學妹自己不但要就學貸款,還要大量打工,三人的收入仍無法支應家庭開銷,因此透過保單貸款應急,愈貸愈多......。

 

提到「理財」,你想到什麼?

對許多人來說,「理財」兩個字等同於賺錢,而且是賺得愈多愈好,但進一步詢問:「那要賺多少才夠?」大家往往會陷入沉思。

其實,理財目的在於「安心」,若是一昧地追求愈多愈好,就會永遠嫌不夠,自然也無法安心。但安心是一種感覺,要如何明確感受到呢?就財務方面來說,可以量化為確切的期間與數字做為衡量依據,不論是未來的財務目標,或是萬一風險發生時,我們什麼時候需要用錢?需要多少?而自己又準備了多少?

當目標確定了,就如同旅行有了目的地,才會有方法、預算、工具...等等後續規劃的問題。所以理財必須先理心,理清自己的價值觀,並依循下圖的「財務規劃樹」做好規劃,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心。

 

財務規劃是有步驟可依循的

想種出優質的蘋果,必須要有穩健的根,提供充足的水份,再透過樹幹來輸送水份,才能種出美好的成果。而財務規劃的三大樹根就是:
•收支管理→〈觀念篇〉跟著財務顧問學記帳
•信用管理
•風險管理

根札穩了,再依循下列六項步驟規劃:

一、確認價值觀與目標
有人想買車、有人想買房成家、有人愛好旅遊,不同的價值觀,需求與目標就會不同。若沒有先確立價值觀與目標,就無法量身訂製財務規劃,或是做出來的規劃不符合期待,而不會被貫徹執行。
例如我有一對夫妻朋友,太太準備了30萬的家庭緊急預備金,但多年來都沒動用到,先生覺得一筆錢放著不運用很可惜,又聽到朋友買股票獲利不少,於是挪用去買股票,結果慘賠,造成夫妻失和,這就是夫妻價值觀與目標不一所致。

二、製作個人或家庭財務報表
確認需求與目標後,接著製作財務報表,亦即收入支出表和資產負債表,若有記帳習慣的話,數字較精準,規劃也就更符合。

三、檢視需求缺口
將前兩個步驟的資料,也就是將「應備」與「已備」做比對,就能知道財務是否有缺口,若是:
•應備 > 已備:表示有缺口,就會不安
•應備 < 已備:可能產生浪費。例如購買超過需求的保額,繳了多餘的保費
•應備 = 已備:才能安心
前三個步驟統稱為「需求分析」,為財務規劃的重點,也是規劃依據與基礎

四、擬定規劃策略

五、選定規劃工具
依照前面三個步驟所找到的財務缺口或問題,視問題選擇合適的方式與工具來解決,並考量預算,擬定調整策略。
沒時間的風險靠保險;短時間的目標用儲蓄;長時間的目標可以考慮投資。充分發揮每一種金融工具的特性與強項來解決問題。買金融商品不等於理財,多數人只關心工具與商品,而忽略了前面四個步驟,不知為何而理財,自然愈理煩惱愈多。

六、定期檢視計畫
規劃完成後,要定期檢視計畫執行成效,以及需求是否有改變。例如單身變成已婚,家庭責任與財務目標就可能大不相同,必須重新做需求分析及調整。
是價值觀、需求或責任改變了才需要調整,而不是因為保單要停售了、現在什麼基金最夯…等原因去購買新的金融商品,以商品為導向就如同一直吃成藥而不看醫生,成效有限。唯有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,再透過完整的財務規劃,理財才能安心沒煩惱。

 

財務是環環相扣的,切勿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

如文章開頭案例,學妹的父親公司倒閉後,第一個影響到的就是家庭收支狀況,當收入減少,支出就必須跟著調整,先刪除「想要」,只留下「必要」的,想辦法讓家庭現金流維持正數。

一家三口的保費年繳21萬,是因為有許多儲蓄險及終身型險種,當財務狀況變化時,繳費有困難就該調整,而非透過保單貸款來繳費!試想,向銀行借錢之後再把錢存到銀行,有可能愈存愈有錢嗎?

所幸,保單貸款可以貸到120萬,表示保單的價值應該有150萬,而非淨負債,稍微替學妹家庭鬆了一口氣,但若是更早得知,藉由減額繳清等方式處理,可以降低更多負債。

至於該還清借款,還是部份或全部拿去投資?當然是全數還清借款!6%多的利率是非常高成本的資金,而投資報酬率每年都要超過6%是困難的,何況他們家庭沒有什麼投資經驗。待借款還清後,必須立即調整保險內容,否則負現金流的狀況依舊,剩餘的80萬現金資產又會持續降低。

想要理好財,必須先釐清自己或家庭的價值觀,再通盤檢視財務狀況,透過財務規劃擬定策略,並按部就班地落實執行,而非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治標不治本!

 

本專欄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。

上一則 看更多 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