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親像月亮一樣,照亮我家門窗。這首兒歌很多人都不陌生,母愛可能是全世界最動人的一種愛。開始退休人生時,很多人的母親恐怕都不在身邊了。
採訪基隆東明里,這落離基隆港還須20分鐘車程之處,4000位居民,548人已65歲以上,原本有些擔憂,但訪後,很羨慕這些「里民」,晚年竟然可以在61歲里長太太吳月里的付出中,重溫母親那種月亮般溫柔的愛。
回家吃飯
每周二、三、四中午,基隆市信義區的東明里里民活動中心,從早上就熱鬧滾滾,唱卡拉OK、玩韓國桌遊(連採訪記者也只在韓劇中看過),閨密姐妹淘聚在一起竊竊私語,到了中午,更多的里民或其它里的人,紛紛前來共餐或外帶。
來自基隆市中正里,正準備下午練唱的合唱團團長陳永弟(目前有著18位團員),一到用餐時間,剛買完菜的太太也前來幫忙,而她也是東明里的拼布老師,是義賣手工帽子的主角之一。
從早上九點到十一點,吳月里和助手張麗雲等人忙進忙出、準備午餐,採訪那天是周四,是素食養生日,周二主餐則是肉排,周三魚排。65歲以上居民餐費30元,獨居者10元,採訪記者則是義賣價50元,四菜一湯,真材實料。
熱衷海釣的里長賴賢義,有時會稍來了剛釣上的白帶魚,為周三魚排日加菜,而有時加的菜,則來自廚房後方的開心農場。認養費用一年500元,特別架高的有機栽種盒,體貼了老人家彎腰不易,同時隨著季節可採收到絲瓜、日本茼蒿⋯,甚至還能包成餃子。除此之外,吳月里和婆婆媽媽們去年還將洛神花做成蜜餞,沒有太濃的化學甘甜,只有清爽酸味。其它的選擇還有百香果、鳳梨等這些自己加工產品。
無條件的愛
85歲的里民簡枝祥,兩個兒子,一個在美國,一個在臺北,各自忙於自己的生活,他和另一伴則長期受癌症折磨。他說,已經無法想像東明里沒有吳月里的日子,似乎里民活動中心本身會散發出一種光亮,散發出一種暖意招喚,讓人貼近。許多人原本是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,從被服務者變成志工;當時懷疑或是不懷好意要看好戲的人,半年後都閉嘴了。
十年來從無到有,目前有150餘位志工,分成兩大類,50至60歲或身體較硬朗者,參加守望相助的夜晚巡邏;其它年紀更大的人則是加入環保、清潔,關懷、家訪獨居老人等任務。
改變別人的命運
(圖為情境示意,非當事人)
即使如此,里上仍然有許多年長的宅男和宅女,關門閉窗,或因猜疑、觀望或是絕望,把自己鎖在世界外。78歲吳李鳳,先生先走了,兒女不住在附近,不只中餐在此解決,有時嫌麻煩還加碼帶回去當晚餐。
吳李鳳說,之前里上有個60歲出頭婦人,得了重度憂鬱症,服用大量藥物後整個人呈現呆滯狀,當然家事都不能做,由先生代勞,整個家陷入了愁雲慘霧中。吳月里帶頭大家開始輪翻上陣遊說她丈夫,讓她走出家門,看看會不會比較好。
和大多數的人的心情一樣,一開始都是抗拒,都說自己的家務都無法負責任,哪還有美國時間去做志工這種白工。受不了眾人的說項,最後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,這位患者開始加入志工的行列,一開始只是從簡單的清潔工作,開始和他人互動。
(圖為情境示意,非當事人)
吳李鳳說,像她自己丈夫離開了,子女不在身邊,就算來看她也是來去匆匆,極少留下過夜,和自己感情最好是曾代為照顧,已經讀大學的孫子,有時會來找阿嬤並停留一晚,但年輕人總是有自己的生活啊。以前很多里民都只是點頭之交,但常來活動中心又加入志工後,點頭之交就變成朋友,隨著擔任志工去執行一項共同任務後,會發現自己還是有用的,還是有人需要,家裡的電話鈴聲變多了,日子也比較有滋味了。就是這種走出戶外,迎接陽光的變化,兩年後,憂鬱症病的婦人不用吃藥了,也能重拾家務,變得再正常不過。
世故後的純真
採訪當日巧見一位選舉失利的侯選人團隊來訪。不是下次選舉還久嗎?記者問著旁邊兩位志工,兩人互視一眼說,總幹事(吳月里)是吸票機啊,她如果要我們支持誰,恐怕大部份人不會反對。
的確,連其它里的里民都跑來這兒吃中餐或是當志工時,這裡已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氣場,只是它並非是靠賄選或是暴力相向,而是靠著一位60歲已當阿嬤的婦人,一個單純想幫助人的想法開始。暖心的愛改變原本己久經世情冷暖、心已變硬,被視為最不易改變的長者,這裡已是擁有最堅強的防備,尊重、了解、關懷、責任、溝通和永不放棄的長者之城。
★同場加映—生活中的大藝術家
在里長家,記者找到古董級的勝家縫衣機,原本是要被當廢棄物處理,卻在吳月里和里民合作下,修補了部份零件,準備再奔馳數十載。如果說解決困難就是技藝,那吳月里解決眾人超級困難,可稱是大藝術家。
沒有機器設備,就變個中古縫衣機出來;市政府經費不足,就義賣手工帽和自製蜜餞;環保裝飾要1000個保特瓶蓋,就去找基隆市環保處理單位和慈濟等贊助幫忙。原來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為母則強,面對問題,從不退縮,總是帶著微笑,發揮想像力和行動力,解決困難,只是她不只照顧一個家庭,她是東明里眾長者的母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