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好幸福

請先登入會員!

登入會員您可享有以下服務


收藏喜愛內容

參與專屬活動
立即登入
X
首頁 > 養生健康 > 醫療 > 跌掉的健康!致死率22%的隱形殺手——髖骨骨折

養生健康

跌掉的健康!致死率22%的隱形殺手——髖骨骨折

製作人/林子璇 撰文/陳軒凡、蔣佩芸 攝影/張紋豪、Mark Wang
關鍵字: 骨質疏鬆 骨折
字級:
加入收藏

根據統計,全球的髖部骨折人口,1990 年約為166 萬人,預估在2025 年時,將增加至260 萬人,2050 年則會高達450 萬人;依健保紀錄,急性期平均醫療費用每例約為臺幣10 萬元以上,但,經歷手術後,一年內仍有15%女性邁向死亡,男性則高達22%...。

場景拉到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病房內。「唉呦喂呀!會痛啊!」3天前剛完成髖部骨折固定手術的病患,在護理師和家屬的攙扶下離床起身,正試著坐到輪椅上,術後離床的強烈疼痛,讓他忍不住以哀求的口吻,對著來巡房的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骨科脊椎外科主任林致穎醫師說:「真的不能再等兩天嗎?」

「3 天內就要離床,就算只是下床坐著,或是撐著拐杖站10分鐘也好!離床就是復健最重要的第一步。」骨科主任林致穎醫師堅定地說。

 

遠離隱形殺手第一步 離床!

臺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部護理長王金蓮指出,臺灣髖部骨折發生率,名列全球第9,亞太地區位居第1,單是2015年1~6月,臺北榮總就收治了280起髖部骨折病例。患者在髖部骨折後,因為行動力大減,導致壓瘡、尿路感染等許多併發症,傷後1年內的死亡率,高達15%~22%,等同於一般人聞之色變的乳癌末 期死亡率,從數字上便能理解為何髖部骨折又被稱為「隱形殺手」。

高度死亡率主要原因在於術後沒有適當照護、積極復健,以及盡早嘗試離床活動。臨床上常見,髖部骨折後第一年內,25%的患者因為怕痛、不願離床活動,而長時間臥床,導致褥瘡、泌尿道感染、痰阻塞、肺炎、營養攝取不良等併發症,身體不適的累積,更降低患者離床活動意願,進而增加死亡風險。且伴隨年齡增長,越容易因長期臥床而意識不清,無法辨認人事時地物。

林致穎醫師強調「活著就要動!」每日早晨巡病房時,只要一發現「昏暗」的病房,他都會主動將病房窗簾拉開,讓陽光照在患者身上,主要幫助其喚醒生理時鐘、細胞活化,跟上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」的正常步調。

 

痛不痛?不是就醫唯一標準

一般髖部骨折指的是骨盆與股骨接合的髖臼窩部位骨折,臨床常見於50歲以上的骨折部位在股骨頸、大轉子間等近端部位。若剛跌倒時沒有明顯疼痛,過幾日突然不能動彈,也是因輕忽、沒有立即就醫詳細檢查,持續活動造成更嚴重的骨頭斷裂或移位。

髖關節是雙腿撐起上半身重量的主要支點,一旦發生骨折,就無法站立、久坐,且疼痛難耐無法行動,只能屈起髖關節側躺,對生活影響很大,必須立即手術治療。

現今醫療器材與技術進步,所以髖部骨折手術治療成功率相當高,通常以患部鋼釘固定或置換人工關節為主,除了能有效加強骨骼支撐力,也能幫助患者即早恢復正常活動。

 

浴室與臥房 易跌倒的紅色警戒區

造成髖部骨折的原因,林致穎醫師認為可分為外在與內在因素兩方面來探討。

外在因素就是「跌倒」。所以在安排居家環境或活動空間時,一定要考量預防跌倒相關設備,或降低造成傷害可能性的裝置。臨床上最常見的危險區塊,就是家中浴室及臥室。

例如,夜間起床如廁,睡得昏昏沉沉時,從平躺猛然起身站立,容易因姿勢性低血壓造成暈眩而摔倒,林致穎醫師建議,應要養成先側躺、手撐穩才慢慢坐起身的習慣,給自己10~20秒,清醒了、氣調勻了,身體適應姿勢變化後,才用雙手扶在穩定的施力點站起來,簡單的小步驟,就可大幅降低意外的發生。

 

定期檢測 確認骨質疏鬆度

內在因素又可細分為「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」與「持續鍛鍊四肢肌力與平衡力」。通常骨折發生與骨質疏鬆有密切關係,因荷爾蒙改變,女性更年期後骨質密度會突然下降,50歲後就會面臨骨質疏鬆的挑戰,而男性約65歲左右才逐漸退化。

骨質疏鬆沒有明顯症狀,但可透過骨科醫師進行專業的骨質密度分析,來監測並預防骨質疏鬆。國內外目前公認的骨質密度測定標準,是利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(DEXA),檢查身體中央部位的骨頭如脊椎骨、髖關節,藉由計量輻射穿透骨質後的多寡,來判定骨質密度。

她舉例,曾遇過管灌臥床患者,因藥物副作用導致水腫,但患者未告知醫師服用過哪些藥,使醫師判斷錯誤,改開利尿劑改善病情。結果服用利尿劑,加上夏天臥床沒開冷氣狂流汗,身體水分喪失太多,電解質失衡,反而緊急住院兩周。

建議停經前後女性或65歲以上男性,每3年在同一醫療院所、同一臺儀器進行骨質密度分析檢測,可避免因不同儀器基準值的誤差而影響判定。千萬不要以不同醫院、不同儀器檢測出來的結果,干擾判斷及治療步驟;坊間常見的簡易型超音波儀器,會以手臂或腳跟處,進行骨質密度測量,易因肌肉、脂肪厚度以及體型胖瘦影響檢測結果,誤差較大,並不具醫學上參考價值。

 

提高吸收力 鈣質加維他命D3

第二項內在因素「持續鍛鍊四肢肌力與平衡力」,就必須靠個人建立良好運動習慣,來鍛鍊四肢肌肉力量、加強平衡感,可有效預防跌倒,或減輕跌倒時的傷害。林致穎醫師也提醒「減重」也是一個好方法,只要減輕約3~5公斤,身體的負擔就會感覺少很多。

「想要預防骨質疏鬆,鈣質攝取之外必須搭配維他命D3,才能在腸道有效吸收運用。」林致穎醫師提醒「出太陽的清晨或傍晚,曬太陽30分鐘或1小時,能提高鈣質吸收率。」因為非活化的維他命D3 存在於人體皮膚的黑色素細胞中,經過紫外線活化後才能結合攝取的鈣質,轉化成為骨頭的生成基質,預防骨質疏鬆,避免跌倒時所帶來的致命危機。

看更多 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