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,這樣的時間分化法,其實與我們體內的五臟六腑有著相對應的關係,例如,子時到寅時(晚上11點至半夜3點)應要就寢,進入深層休息;辰時(上午7點)起床吃早餐;午時和酉時(中午12點和傍晚6 點),則應小憩。
此外,依照中醫的理論,年長者頭髮由黑轉白,與《黃帝內經》提到的「上古天真論」有關,內容有提及,男子以8年為單位、女子則以7年為單位;即男子8、16、24、32、40,女子7、14、21、28、35。舉例來說,男子16歲時腎氣佳、24 到32歲氣血旺、40歲開始體力下降,女子14歲時初經來潮、28歲適合生產、35歲開始衰老。
肝腎、脾胃 象徵「精氣神」
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戴承杰說,中醫論點促成白髮的原因為:「腎藏精,其華在髮,肝藏血,髮為血之餘,精血不足,黑髮不生。」意思是,毛髮的生長關鍵雖然來自於血,但主要的根源還是在腎,一個人的腎氣是否充沛,在頭髮上可看出明顯的端倪,如果腎氣不足,即會產生白髮。
腎藏精,表示人的精力、血液、元氣都由腎而來,同時可激發毛髮生長;肝藏血,則說明血液的運作、貯藏、調節,與肝有密切相關。因此兩者都須維持在健康狀態,才能使身體各臟腑和毛髮得到血液的滋養。
除了肝腎,戴承杰醫師也強調,脾胃好壞與後天調養有重要關聯,因為人需要靠飲食來維持每日的體力,同時腎氣是否充足、肝是否能活血,與每天吃下肚的食物有關,所以中醫論點,才會建議調養者應盡量避免冰涼、生冷飲食,以免影響脾胃健康。且由上述說明可知,肝、腎、脾胃,與頭髮的生長息息相關。
根據《黃帝內經》的概念:《四季食材五行說》中提及,黑色的食物,對於補腎有明顯作用,適合在寒冷的冬季食用。針對腎的健康來探究,戴承杰醫師建議,黑木耳、黑豆、桑葚或是自行製作「何首烏芝麻糊」、「旱蓮草女貞子」,都有助於長出亮麗黑髮。
常按良穴 保持頭皮健康
當然,頭皮的護理也很重要,戴承杰醫師提供了2個穴道以及簡單的頭部按摩法,平常在家常常做,刺激血液循環,對頭髮的再生,提供相對的幫助。
第一個就是接近頭頂的「百會穴」,正確位置位於左右兩耳連接線與眉間中心線交會處,按壓會有些微的痠痛感。第二個是「風池穴」,位於兩耳後骨頭突出、靠近髮際凹陷處下方。時常按壓兩穴位,可有效促進頭皮的健康。另外,經常按摩兩側太陽穴(肝膽經)、前額(脾胃經)、後腦杓的位置(膀胱經),不僅促進肝臟、脾胃,也會刺激頭皮再生新髮,一圓黑髮夢。